當前,主產區小麥正處于越冬期。從田間調查和專家會商看,全國小麥越冬期弱苗比例是近年來高的一年,黃淮海地區部分地塊“一根針”甚至是“土里捂”;但土壤墑情普遍較好,冬前氣溫總體偏高,苗情轉化持續向好。
一、黃淮海麥區
黃淮海麥區包括河北、山東、北京、天津全部,河南中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陜西關中地區,是我國大的小麥產區,面積約占全國小麥面積的68%,總產約占全國小麥總產的75%。受去年罕見秋汛影響,部分地區小麥播種推遲15—30天,加之部分麥田搶墑播種,整地播種質量較差,導致越冬期群體偏小、個體偏弱,苗情長勢差于去年和常年,是全國弱苗集中的區域。冬前氣溫總體偏高,土壤墑情較好,小麥苗情轉化好于預期。春季管理重點是:堅持一個“早”字,抓好一個“促”字,強化一個“防”字,提早做好春季管理,促進弱苗轉化升級,做好防災減災和病蟲害防控,增加春季分蘗、彌補冬前不足,促進分蘗成穗和穗分化,攻穗數、保粒數、增粒重。
(一)返青期至拔節期
返青期是晚播弱苗促弱轉壯的關鍵時期,也是各類麥田奠定穗數的關鍵時期。拔節期是小麥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換期,也是水肥需求的高峰期,抓好水肥運籌對鞏固分蘗多成穗、促進小穗分化長大穗極為關鍵。
一是鎮壓劃鋤,增溫保墑。返青后各類麥田都應及早劃鋤,踏實土壤、破除板結,增溫保墑、促苗早發。對整地質量差、坷垃較多、土壤暄松麥田,在早春回暖、地表坷垃解凍變酥、麥苗解凍變軟后及早進行鎮壓,以踏實土壤,促根生長。對晚播弱苗麥田,以劃鋤為主,破除表土板結,增溫調氣保墑,促根促苗早發快長。對干旱弱苗麥田,應在早春土壤墑情適宜時,選擇晴好、無霜凍天氣進行鎮壓,先壓后鋤,破除坷垃,彌合裂隙,沉實土壤,促進根土密接。尤其注意“土里捂”或“一根針”麥田,早春表土板結會影響出苗生長,要適當淺鋤輕劃以破除板結,有噴灌條件的可小量噴水,潤濕土面,促苗出土,促進生長。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降溫、淤苗。對有旺長趨勢麥田,春季要鎮壓1—2次,抑制地上生長,促進根系下扎,控旺轉壯,防御倒伏。
二是因地因苗,肥水運籌。堅持分類管理原則,科學運籌春季肥水,促弱苗升級、促苗情轉化、促分蘗增穗。對冬前畝莖蘗數小于45萬的晚播弱苗,只要早春墑情適宜,不宜過早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土壤通透性,延緩麥苗返青生長。返青后至起身期根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灌第1水,隨水畝追施尿素6—8公斤,北部春季低溫地區可選用硝態氮、銨態氮等氮肥;拔節至孕穗期根層土壤相對含量低于70%時灌第2水,隨水畝追施尿素7—10公斤。“一根針”或“土里捂”麥田,以促為主,通過早劃鋤、早追肥等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一般在早春表層土化凍2厘米時開始劃鋤,同時借早春土壤化凍“返漿”追施氮肥,一般因苗酌情畝施尿素5—10公斤,促早生長。對冬前畝莖蘗數45萬—60萬的二類苗麥田,春季田間管理的重點是鞏固冬前分蘗,調控春季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地力水平較高的,在小麥起身后追肥澆水;地力水平一般的,在小麥起身期進行肥水管理。即起身—拔節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灌溉,一般結合澆水畝施尿素15公斤左右;群體偏小的麥田,可適時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水溶肥料等。對冬前畝莖蘗數60萬—80萬的一類苗麥田,地力水平較高的,宜在小麥拔節中后期追肥澆水;地力水平一般的,宜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即拔節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灌溉,一般隨水畝追尿素10—13公斤。對旺長麥田,春季管理要以控為主,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鎮壓1—2次或深耘斷根,抑蘗控旺,也可在起身初期進行化控,預防后期倒伏;拔節后期結合澆水,畝施尿素8—10公斤。建議采用“小白龍”軟管輸水+小畦或窄畦灌溉和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其中小畦或窄畦灌溉每次畝灌水量45—50方,噴灌約20方。對旱地麥田,應在早春土壤化凍后抓緊進行鎮壓劃鋤,以提墑、保墑。缺肥麥田要在土壤返漿后,借墑施肥,促苗早發;一般壯苗麥田,應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間借墑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適量磷酸二銨,促蘗成穗。對底肥施磷不足或缺磷田塊要注意補磷,追施氮磷復合肥;底肥施鉀不足的,可在返青或拔節期適當追施氮鉀復合肥。
三是防治病蟲,化學除草。今年冬春土壤墑情充足,田間濕度大,麥田病蟲草害發生幾率增加。返青至拔節期是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的侵染擴展高峰期,是麥蜘蛛的危害盛期,選擇對路的藥劑防控。返青期是春季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早春氣溫波動大,噴藥要避開“倒春寒”天氣,噴藥前后3天內日平均氣溫在6℃以上,日低溫不能低于0℃,噴藥時氣溫要高于10℃。根據麥田雜草群落結構,針對麥田雙子葉雜草和單子葉雜草,分類科學選擇防控藥劑,嚴格按照農藥標簽上的推薦劑量和方法噴施除草劑,避免隨意加大劑量造成小麥及后茬作物產生藥害,禁止使用長殘效除草劑如磺隆等藥劑。
四是以水調溫,預防凍害。凍害是本區域早春常發災害,特別是起身拔節階段的“倒春寒”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主動做好預案。對土壤松暄麥田,要及早鎮壓;對旺長麥田,要深耘、鎮壓相結合或噴施化學調節劑控旺促壯,增強抗逆能力。預防早春凍害宜在降溫前灌水,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輕降溫對麥田的影響。凍害發生后,及時調查受凍程度,及早澆水追肥,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或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小蘗趕大蘗、大蘗多成穗,努力減輕災害損失。
(二)抽穗揚花期
抽穗揚花期是減少小穗退化、增加每穗粒數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是保穗大粒多。
一是因地因墑,澆水防旱。小麥抽穗揚花階段需水量較大,干旱會顯著影響穗粒數。對土壤墑情較差的麥田,應及時澆好抽穗揚花水。對前期已澆好孕穗水、土壤墑情適宜的麥田,則不澆揚花水。
二是分苗分類,酌情追肥。對生育后期不脫肥的大部分麥田,不必追施氮肥。對地力較差、前期施肥不足、抽穗前后有發黃脫肥趨向的麥田,可結合澆抽穗揚花水追施少量氮肥,延長綠葉期,增加粒重。一般畝施尿素不超過5公斤。
三是防控病蟲,減少損失。重點做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麥蚜、麥蜘蛛、吸漿蟲等病蟲害綜合防治。對條銹病,堅持“帶藥偵查、打點保面”的防控策略,采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0%時,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對赤霉病,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連續陰雨或結露、多霧天氣,應立即噴藥預防;若氣候條件特別適宜于赤霉病發生,隔5—7天再噴藥1次。
(三)灌漿成熟期
灌漿期是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是確保灌漿速率,爭取較高粒重,豐產豐收。
一是“一噴三防”,增加粒重。通過一次性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殺菌劑、殺蟲劑等混配液,達到防干熱風、防病蟲、防早衰的目的,實現增粒增重,一般能減少產量損失5%—20%,確保豐產增收。也可混噴其他水溶肥、硼、鋅等微量元素肥料,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二是適時收獲,顆粒歸倉。蠟熟末期是小麥收獲的佳時期。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備好收割機及時收獲,避免淋雨,預防穗發芽或霉變,以免影響小麥品質和制種田的種子發芽率。
二、長江中下游麥區
長江中下游麥區包括江蘇和安徽淮河以南、河南南部,以及湖北、浙江、湖南、江西、上海全部,小麥面積約占全國小麥面積的14%,總產約占全國小麥總產的13%,是我國稻茬小麥集中的區域。去年秋播期間降水偏多,小麥播期差異大,適期播種小麥播期集中且出苗較好,但早播、晚播麥田苗情差異偏大,弱苗、旺苗并存,不平衡性較為突出。部分田塊沒有及時配套田間溝系,濕、漬害隱患大,且秋播封閉化除面積比例較少,部分田塊防治效果不理想,已出現草害。氣象部門預計,今年冬季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不利于晚播弱苗轉化升級。春季管理重點是:堅持“促弱控旺、高效施肥、綠色防控、抗逆保豐”的技術路徑,分類精準管理,重點施好拔節孕穗肥和防治赤霉病,爭取足穗大穗、優質豐產。
(一)越冬期至返青期
長江中下游麥區小麥越冬期不明顯,仍可繼續生長,重點要做好稻茬小麥溝系配套。返青期重點做好促弱控旺,構建合理群體。
一是促控結合,分類管理。對弱苗,重點是促弱轉壯爭取豐產,基肥施用不足的麥田應立即盡早補肥,畝施氮量應補足到8—10公斤;因秸稈還田、播種質量不高、漬害等造成黃苗僵苗麥田,盡早畝施尿素3—7.5公斤,促平衡生長,也可采取冬前噴施蕓苔素內酯等化調措施促進弱苗生長。開春時要及時查苗,對三類苗和脫肥落黃嚴重麥田,畝追施尿素3—7.5公斤和三元高效復合肥15公斤,促進弱苗轉壯,爭取足穗。對壯苗和旺苗,減少或取消冬季和早春施用肥料,特別防止開春后拔節肥施用過早,避免群體生長過旺。
二是鎮壓化控,防凍防倒。對秸稈還田量大、播種質量差、播后鎮壓不到位麥田,選擇冷尾暖頭、氣溫回升且無霜凍無露水的晴天盡早鎮壓,促進根土密接,利于露籽苗、吊根苗等易凍弱苗轉化;注意土壤墑情要適宜(表土干燥),切忌在寒流天氣來臨前或土壤濕度過大時鎮壓。根據苗情長勢長相把握適當的鎮壓強度,防止過度鎮壓。對旺長麥田,在拔節前適墑適時鎮壓、中耕或噴施化學調節劑控制旺長,防凍防倒。對缺墑麥田,降溫之前及時灌水,改善土壤墑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溫度變幅,防御低溫凍害。對晚播弱苗麥田特別是“土里捂”,要防止土壤表層板結,影響出苗與幼苗生長。
三是清溝理墑,降漬防旱。及時清溝理墑、疏通田內外溝系,保證排水暢通,做到雨止田干、溝無積水,切實防止冬春連陰雨天氣造成嚴重漬害;清理三溝也有利于遇旱時及時溝灌洇水。對溝系不配套麥田要及時開溝,補好內三溝,疏通外三溝,防止旱澇急轉。旱茬小麥墑情不足時要盡早噴灌補墑,稻茬小麥可采取溝灌洇水方式補墑,在冷尾暖頭、夜凍日消時,選擇無霜凍的晴天下午進行,不宜大水漫灌。
四是防病治蟲,適時化除。根據草相、天氣、苗情,及時化學除草,控制雜草為害。密切關注天氣,注意避開低溫寒流,防止低溫藥凍害,施藥前后3天日平均氣溫不能低于6℃。注意加強防治紋枯病、莖基腐病、麥蜘蛛等病蟲害。
(二)拔節期至抽穗期
重點是因苗施好拔節孕穗肥,落實好配套管理措施,爭取足穗,提高穗重。揚花期重點防控赤霉病。
一是因苗管理,巧施肥水。對晚播弱苗,在倒2葉期再根據苗情畝追施尿素3—7.5公斤,提高單穗重。對壯苗,在葉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一節間接近定長、第二節間伸長1—2厘米、葉齡余數2.5左右時追施拔節肥,有利于培育壯桿大穗,一般可畝施用尿素3—8公斤和三元高效復合肥15公斤;提倡在旗葉(劍葉)露出一半時畝追施尿素5—8公斤孕穗肥,有顯著的增粒增重效果。對旺苗,拔節肥應適當推遲施用,要做到葉色不褪淡不施肥,并應根據群體大小和葉色情況調整拔節肥用量,一般可畝施用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復合肥10—15公斤。本區域水資源豐富,降水量大,小麥返青至拔節期通常不需要灌溉,但土壤相對含水量持續低于65%時,應及時補灌,畝灌水量不超過50方。
二是防治病蟲,降低損失。重點加強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及銹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及時用藥、用對藥劑,防止過遲防治。赤霉病關鍵是打藥時間要科學,注意安全用藥、防止藥害。
三是防好“倒春寒”,及時補救。主動做好防凍害預案,在降溫之前對缺墑田塊應及時灌水,防御低溫凍害。凍害發生后2—3天內調查幼穗受凍程度,對莖蘗受凍死亡率超過10%的麥田及時追肥,幼穗凍死率10%—30%的麥田畝施尿素3—5公斤,凍死率30%—50%的麥田畝施尿素7—10公斤,凍死率50%以上的麥田畝施尿素12—15公斤。
四是適時灌排,降漬抗旱。“尺麥怕寸水”。拔節后小麥遇濕漬害影響上層根系發生和功能發揮以及中后期肥料吸收利用,易造成早衰,要及時清理溝系,確保排水通暢,做到雨止田干、溝無積水。拔節后遇干旱要注意根據墑情適時灌好拔節孕穗水。
(三)灌漿成熟期
一是一噴三防,爭粒增重。注意加強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及時用藥、用對藥劑、足量用藥。突出強化“一噴三防”工作,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藥肥混噴,可起到防高溫逼熟、保綠防早衰、爭粒增重作用。
二是抗澇降濕,防穗發芽。加強田間排水降漬,特別是有倒伏風險麥田,更要做好排水工作。灌漿期土壤相對含水量持續低于65%時,灌溉1次,畝灌水量不超過50方。根據收獲期降水情況,防止大風倒伏,預防穗發芽。
三是及時搶收,顆粒歸倉。及早做好收割機、烘干裝備、農機用油、倉貯準備,搶收減損,保豐保質,實現豐產豐收。
三、西南麥區
西南麥區包括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面積約占全國小麥面積的5%,總產約占全國小麥總產的4%。本區地域跨度大,氣候類型和種植制度多樣,小麥冬季不停止生長。去年秋播期間,四川盆地極端多雨,播期延遲,云南、川西高原天氣良好,播種適時??傮w看,小麥基本苗總體充足,冬前病蟲害發生較輕,天氣條件有利于分蘗發生和植株健壯生長,但冬前生育進程差異大、群體大小不一,加之基礎設施較差,田間溝系排水不暢,漬害、凍害風險較大。春季管理重點是:強化分類管理,晚播麥田促弱轉壯,稻茬麥田清溝理墑,早春低溫凍害防范和病蟲害監測防治。
(一)分蘗期
一是促弱轉壯,控旺穩長。對弱苗,措施前移、促弱轉壯,提前畝追施尿素3—5公斤,在適當情況下可噴施葉面肥,有利于弱苗轉化。土壤過濕田塊更容易形成弱苗,需要及時清溝降漬,改善土壤通氣性。對壯苗,按既定產量目標實施管理,根據播種時基肥施用情況確定追肥數量,全生育期畝施純氮總量控制在9—12公斤,肥力高、基礎好的取下限,地力差、苗數稍顯不足的取上限。對旺苗,實施鎮壓或噴施生長延緩劑,以延緩生育進程,控制徒長;同時,取消苗期追肥,盡量不要灌水。
二是化學除草,防控病蟲。去年秋播期間雨水較多,播前化除和封閉除草比例較低,小麥苗期雜草發生普遍較重,應抓緊進行化學除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低溫極易造成除草劑藥害,應嚴格根據不同除草劑的要求,選擇晴好天氣噴藥為好。選擇使用無人機噴藥的,需要注意盡量不要懸?;蛑貒娐﹪?,確保除草效果,避免藥害。本區域小麥白粉病、銹病、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出現較早,多呈零星、分散發生,應隨時下田查看,并注意天氣走勢和技術部門的病蟲測報信息,及時管理,防止蔓延擴散。
三是清溝理墑,排水降漬。稻茬麥田三溝配套尤其重要,但生產中有很多的麥田沒有開好邊溝、背溝、廂溝,即使開了三溝也很少與田外溝渠形成互通,使得部分稻茬麥田的土壤含水量偏高,加重了漬害的發生。應全面開溝、清溝,確保田內溝系與田外溝渠相通,進一步降低漬害,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二)拔節期
一是肥水調控,科學管理。不論前期苗情如何,拔節階段麥苗往往會出現缺肥葉片發黃現象,應根據基肥、苗肥施用情況確定拔節追肥數量。葉色正常、群體較大麥田,應按既定計劃量追施氮肥;葉色偏黃、群體不足麥田,以及砂性重的稻茬麥田、易失水缺肥的旱地麥田,畝追施尿素5—8公斤;四川盆地丘陵和云貴高原旱地麥田,需要注意土壤墑情變化,土壤相對含水量持續低于65%應及時灌溉;部分稻茬麥田遇到少雨年份會出現輕到中度干旱,應在拔節期進行補灌溉,盡量同時結合追肥。
二是加強監測,防控病蟲。隨著春季氣溫快速回升,條銹病往往在拔節期發展較快,由單葉、單株發展成中心病團,控制不好極易快速傳播而大面積感染,應加倍重視并做好防控。同時,注意紅蜘蛛、蚜蟲的監測和預防。
三是預防凍害,控旺防倒。對長勢偏旺麥田,根據群體狀況實施控旺,預防倒伏和低溫凍害。拔節后一旦遭遇持續多天的0℃以下低溫,小麥主莖往往會被凍死,寒潮過后應盡快調查幼穗受凍情況,分類施肥補救,促進恢復生長。僅葉片受凍或主莖幼穗凍死率10%以內的麥田,不必施肥;凍死率10%—30%的麥田,畝施尿素5公斤左右;凍死率30%—50%的麥田,畝施尿素7—10公斤;凍死率50%以上的麥田,畝施尿素12—15公斤。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
一是突出赤霉病,綜合防病蟲。此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做好赤霉病防控。藥劑選擇與配置以赤霉病預防為中心,兼顧蚜蟲、銹病、白粉病防控和營養補充,實施“一噴三防”。做好病蟲統防統治工作。
二是因苗追施肥,預防干熱風。對于脫肥較重或長勢不勻的麥田,可以適當追施氮肥。在小麥灌漿期,每畝用150—200克磷酸二氫鉀,或0.5—1公斤尿素兌水50公斤進行噴灑,防早衰、防干熱風,提高籽粒飽滿度;有噴灌條件的麥田在干熱風天氣發生前可畝噴水10方,補水降溫。同時,做好病蟲統防統治工作。
三是搶晴早收獲,預防爛場雨。提前做好收、烘、曬的機械與場所準備,立足于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時搶收,為下一季播種創造良好的茬口條件。收獲后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搶晴晾曬,預防“爛場雨”,確保顆粒歸倉。
四、西北麥區
西北麥區包括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全部和陜西部分地區等,面積約占全國小麥面積的10%,總產約占全國小麥總產的7%,是我國旱地小麥相對集中的區域。去年秋播以來,降水偏多,底墑充足,對旱茬小麥極為有利,適期播種的麥田,播種質量較好,苗勻苗齊。同時,弱苗比例較高,群體小,冬前生長量不足,抵抗冬季凍害的能力下降,部分地區出現凍害。盡管冬前病蟲發生較輕,但冬春時段較長,若溫光條件有利于病蟲越冬和繁殖,明年仍有病蟲加重發生可能。春季管理重點是:早抓水肥、促弱轉壯、因苗施治、防凍保墑。
(一)越冬期
保護麥田,防止啃青。對地膜覆蓋麥田,做好冬季護膜工作。采取查田壓土的辦法,防止大風揭膜和畜禽踐踏損傷地膜。新疆等有穩定雪層覆蓋的麥區,防止人、畜進入麥田活動破壞雪層。冬春防止畜禽啃青,以免啃青抽動心葉和踐踏損傷根系,加劇凍害。
(二)返青期至拔節期
一是因苗因時,肥水管理。對晚播弱苗,灌區小麥開春后提早春灌,畝莖蘗數30—45萬的麥田結合春灌或降水畝追施尿素7—8公斤,磷酸二銨9—10公斤;畝莖蘗數小于30萬的麥田結合春灌或降水畝追施尿素6—7公斤,磷酸二銨7—8公斤。灌溉時間一般為起身初期和拔節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55%時,各灌一次,建議采用短(窄)畦灌溉、“小白龍”軟管澆灌和噴灌等節水措施,其中短(窄)畦灌溉每次畝灌水量50—60方,軟管澆灌30—40方,噴灌20—30方。旱地小麥抓好早春鎮壓和適墑追肥,畝莖蘗數小于45萬的,結合降水畝追施尿素5—7公斤,磷酸二銨6—8公斤。采用施肥機(或耬)將化肥施入小麥行間土壤??山Y合化肥追施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促進養分吸收,起到“以肥濟水”作用。對壯苗,拔節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進行灌溉,結合灌溉畝追施尿素8—10公斤;旱地小麥結合早春降水畝追施尿素5—8公斤,返青期進行鎮壓劃鋤。對旺苗,早春進行鎮壓控旺并適當延后水肥管理??蓽p少春灌灌水量,或者依據墑情適當推遲春灌時間,待有效分蘗和無效分蘗兩極分化結束后追肥。返青期至拔節前可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旺長。
二是防治病蟲,化學除草。做好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莖基腐病和重點蟲害(金針蟲、蠐螬、吸漿蟲、麥蜘蛛、麥蚜)的監測防治,及時指導農民科學選藥、安全用藥,早防早治,統防統治,分期治理。灌區小麥葉齡大于3葉、旱地小麥葉齡大于4葉可適時適墑適溫進行化學除草,噴藥前后3天內日平均氣溫在6℃以上。除草劑按照雜草種類選用,提高化除效果。要高度關注用藥濃度、用藥量、用藥時間及噴式,嚴防出現藥害。
三是加強管理,防范凍害。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重點防范“倒春寒”。對土壤暄松的麥田進行鎮壓,彌補土壤縫隙,防止透風跑墑防御春季凍害。凍害發生后,及時調查幼穗受凍情況,通過追施氮肥或熏煙、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冷克星或營養型調節劑混合液等措施,分類施肥補救,促進恢復生長。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
一是“一噴三防”,綜合防控。抽穗后是條銹病、赤霉病、蚜蟲、吸漿蟲等發生高峰期,要及早進行1—2次“一噴三防”,加強病蟲害防控。
二是水肥管理,合理運籌??刺?、看地、看植株,加強水肥管理。對孕穗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的麥田,及時灌溉;對土壤墑情較好,或遇降水且有貪青趨勢的麥田,可不澆水。
三是搶抓農時,適時收獲。在蠟熟末期適時組織搶收并曬干烘干,盡量避開連陰雨,防止穗發芽和“爛麥雨”現象,千方百計減少機收損失,以確保小麥豐收到手。
(來源: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